天热钓鲢鳙,别犯这几个错误
今年的天气太不正常,虽然已经立秋但是外面的温度还是很高。往年这个时候虽然中午还是比较热,但是最高温也就在31、32度左右,但是今年立秋后外面的温度仍然超过35度。
随着高温的持续,鲤鱼、鲫鱼之类的鱼都躲在深水区休息,我们白天出钓就要选择鲢鳙这类耐热的鱼类作为目标鱼。
立秋之后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我们仍然有充足的时间去钓鲢鳙。在钓鲢鳙的过程中有些钓友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鱼获不佳,下面我就来分享几个钓鲢鳙常犯的错误,不知道钓友们有没有遇到过。
第一,打重窝
有的钓友垂钓鲢鳙时,把钓草鱼、鲤鱼的方法移植了过来,直接打重窝想要提高诱鱼能力。
但是鲢鳙的吃饵方式和鲤鱼、草鱼不同。鲢鳙是滤食性鱼类,它们不像鲤鱼那样会把成团的饵料吞入嘴中,而是利用鱼鳃过滤水中的食物残渣。也就是说鲢鳙只能吃“流食”。
因此我们想要诱鱼就需要让窝料入水之后迅速雾化。那么如果我们打窝量很大的话这些窝料雾化后就会随着水流漂走,根本起不到诱鱼的作用;如果窝料雾化性不好又会沉入水底,鲢鳙是上层鱼类根本不会到水底吃饵。
所以钓鲢鳙打重窝只能浪费窝料,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鱼作用。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打窝量要少,甚至不打窝。
我在作钓鲢鳙时并不会打窝,而是将饵料的雾化做得很好,然后通过一定频率的抽竿让饵料在水中雾化起到诱鱼的作用。
一般开始的时候抽竿的频率在20-30秒左右,随着不断地抽竿 ,饵料不断的雾化。在水面到我们垂钓的水层就会形成一个立体的雾化带,这就会吸引鲢鳙前来咬钩。
第二,两钩都挂饵
开始抽窝子的时候可以两钩挂饵,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可以尽快诱鱼。不过,当鲢鳙进窝之后我们还是两钩挂饵的话就不太好了。
前面说过鲢鳙是滤食性鱼类,它们会将带有食物残渣的水吸入嘴中,然后将水排除,水中的残渣留在嘴中。所以鲢鳙咬钩也不是和鲤鱼那样直接将鱼钩吞入嘴中,而是在吸水的过程中把鱼钩吸入嘴中。
如果两钩全部挂上饵料,那么钩饵体积比较大且比较重,鲢鳙在吸饵的时候恐怕就不能将钩饵吸到嘴里了。
正确的做法是上钩挂饵,下钩空钩。在垂钓时上钩的饵料雾化后会缓缓下落,鲢鳙就会游到上钩的下面去吸食饵料,而下钩此时正好在鲢鳙嘴边,随着鲢鳙的吸食,下钩就会被鲢鳙吸入嘴中。
第三,鲢鳙体型大,用大钩钓鲢鳙
垂钓的鲢鳙大多在几斤沉,这已经算是大鱼了。因此有钓友怕鱼钩太小会跑鱼,于是选择用比较大的鱼钩。
但是鱼钩越大其自重就越大,自重大了鲢鳙在吸食饵料的时候就可能吸不动鱼钩。
另外,鱼钩大我们捏到鱼钩上的饵团就大,整个钩饵重量就会比较大,入水之后会拉着浮漂迅速下降。我们浮漂鲢鳙的精髓就是钓行程,让钩饵慢慢下降,在下降的过程中饵料雾化诱鱼,所以钓鲢鳙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截口。如果鱼钩太大那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了。
因此我们垂钓鲢鳙使用的鱼钩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小、轻。例如,我在垂钓时发现可以用5号钩也可以用6号钩,那么一定要用5号钩,宁小勿大。
第四,从深向浅找水层
鲢鳙虽然是离底鱼,但是具体在哪个水层活动还需要我们试探。有钓友认为需要从深到浅去搜寻鲢鳙,有的说从3米水深开始,有的说从2米水深开始。
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,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浅到深去搜索鲢鳙。
这是因为饵料入水之后开始雾化,钩饵一边下降一边雾化,也就是说先是浅水层有饵料,深水层后有饵料。鲢鳙进窝之后会追着饵料走,所以我们要先从浅水层寻找鲢鳙,没有的话再向深处寻找。
以上是几个钓鲢鳙经常遇到的误区,不知道钓友们是否认同。这里还要提醒一点,鲢鳙对于氧气的要求比之鲤鱼、草鱼更高,所以我们钓鲢鳙找钓点,要找溶氧量高的、水质比较清澈的位置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mvgz.com/diaolianyong/14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