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 钓鱼技巧

钓鱼时必备用具以及钓鱼时的心态

现代很多人选择钓鱼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,对于新手来说,钓鱼必备的几样用品例:限竿长的标准长度、线长、浮标长,限两钩并无倒刺等。还要看钓者自身的具备条件,高档、中档、抵挡都是根据钓者自身的追求和经济基础。而休闲钓者只要对钓技有所追求,对鱼获较为看重的话,那么有几种钓具是不可忽视:

1、首先是浮漂

劣质的浮标和高品质的浮标,在材质、工艺和油漆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,虽然外观看起来差不多,实质上差异是很大的。生口鱼,钓大鱼,钓论斤收费的塘口,劣质和较便宜的浮标是完全可用的,但在钓滑鱼区,钓收费坑塘,钓大小鲫鱼,初春和严冬钓,优劣浮标对比,一起钓,才能感觉出浮标的差异,浮标是人的眼睛、是枪是缺口与准星。钓鱼买了好标,并不是好标下水就能把鱼钓上来,但必须会用,竞技钓对标的形体特性、对标的大小,应用要求是严格的,而休闲钓则相对宽松一些,钓鲫鱼、钓小型鱼,应该选总体25公分长以上,35公分长以下的硬尾和软尾标。钓慢鱼、大鱼,则选用总体35公分以上50公分以下长标,至于标身的长短,可不必计较,条件差一点的可不选成套的标,可拣单支标号属不大不小的,在现场用标时,一般休闲常规是:水浅用短一些的标,作用是方便,水深用长一些的标,便于提高诱鱼程度,中途发现接口信号,但是记住几种鱼情适合应用的标号,即是:鱼快、口好,用大标,鱼慢、口小,用小标。

口好调高目,口弱调低目,浮标的调目不是以人的意志设定,而是要根据鱼情,钓大鱼、口好,可调8-15目或更高,钓大鲫可调6-12目或更高,当然,软尾标的总体目数少,通常高可调5、6目皆可。如果鱼的口小,当然浮标也要跟着换小一些的好,调目可以从1目到8目、1目到6目,我们不能依水的深浅设定用标,要根据上鱼的快慢,口的大小去合理用标,即浅水鱼快口好用大标,水深鱼慢口滑用小标,这应该说是竞技的术语,用到休闲钓当中也不为过,只是相对而言,而快慢之分,还要看现场情况,所谓的快,即是到位就有信号,下到底就中鱼,这是对钓者提出的现象和情况,如果我们到湖泊水库钓大鱼,一天钓不了几条,现象是鱼慢,但野鱼生口,虽稀少,但吃就出现大钝口,就应该用大标,调高目。我们的任何应用都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,是灵活而不是呆板的。

2、主线

一般应和子线大1到2个号,且主线长,延伸度也长,可不注重,但子线一定要用好的,拉力必须强。在同等线径的线比较而言,能与此比的线不多,我们试线的拉力,不能用手去试,更不能两线对拉,这是不科学的,两线对拉哪手用力小,哪边的线就断,而我们每位钓友不可能每人都有测试拉力的器械,而真正测试拉力的器械都要在几万元以上,我们最好的办法,用同等线径的线,钓鱼时比较最好。

子线的长度要因鱼和钓法而定,快鱼略短一些,单根15公分-25公分。慢鱼长一些,20公分至30公分。钓大鱼子线要长一些,30-50公分或更长都可以,至于钩距也不需要特定尺寸,小鱼小一点,大鱼大一点,钩大距离大一些,遇特殊钓法可适当缩短和放大钩距,这都是依钓者的钓法和鱼情而定。

3、饵是最重要的

常言道:三分钓技、七分饵料的说法的确不为过,好的用饵加上好的钓技就是画龙点睛。

①钓者要对饵的品质、味型、使用方法详细了解。

②要把主钓饵和辅助饵分清,所谓用饵关键是把握水比,一定要记住饵水混合比例和快速搅拌后的放置时间,只要不把饵进行揉搓,水加多了少了都好解决,并要记住低温调饵放置时间长一点,高温季节调饵放置时间可短一点,当饵水混合后用手触摸感觉过软,可撒适量的干饵在上面,再进行搅拌均匀,然后再放置几分钟进行揉搓或握团,如用手摸感觉硬,可用五指撩水均匀弹在饵上,再用五指划散划匀,再放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。

饵的状态不论竞技和休闲都是很关键的课题,该散、该粘、该软、该硬,这是钓者因鱼情去设定的,如果饵的状态不合适现场鱼情,那么,浮标出现正常信号,提竿可能无鱼或跑鱼或惊鱼。钓者调的饵,是什么状态,自己心里应该清楚,饵在下水后已到什么程度,多长时间,钓者心里应该有数。如果说两饵下水后,再提竿出水钩上仍有两颗饵球!这种现象我经常碰到,一般出现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水库,开饵时就调鸡蛋大的一团饵,一天还用不完,这种矛盾在大部分钓友当中都可以分析的,但有的钓者确从不考虑。

一个钓鱼人能钓到鱼或钓不到鱼的时候,都要保持平稳的心态,钓到鱼,钓到大鱼,钓的多,钓不到鱼或钓的少,而后进行总结、归纳、更要问为什么,每次钓鱼和每次比赛,都会留下许多遗憾,然后下次再进行调整,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,这就是钓鱼的魅力,而使我们乐此不疲。

我们钓鱼人要记住,任何事物都会有正反两方面,就像浮漂一样,浮漂灵敏度高就缺乏稳定性,而稳定性好就缺乏灵敏度,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不足,问题是我们怎样认识和分析,在以后的使用中才能扬长避短,解决矛盾的存在,在正确认识了竿、线、标、饵等的作用后,而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发挥极致,这就等于在钓技上进了一大步,再认识新问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mvgz.com/jiqiao/602.html